佛陀滅度後,出現上座部和大眾部的根本分裂,
之後各地進一步形成20多個部派。
在公元前一世紀左右,大乘佛教成為印度佛教主流,
小乘佛教部派仍繼續流傳。
佛教的教義為:人生疾苦皆出自於欲,人若能清心洗欲,苦則一去不返,
佛教的“因果輪迴說”還認為,
人的行為將自為因果,自得報應,因而人人都應行善,廢除戰禍,
殺生等惡事。佛教的“四聖諦”為人們消除日常的痛苦提出準則,
為人的存在作了解釋,為來世再生帶來了希望。
由於泰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善良為宗旨,
故佛教的傳入,很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,並堅定不移地信仰下去。
所謂小乘佛教完全根據佛佗所說的禮理行事,
沒有任何修改,故稱之為“原始佛教”,
小乘佛教盛行於錫蘭、緬甸、泰國、故也稱“南傳佛教”。
大乘佛教起源印度北部,流傳至西藏、中國、朝鮮和日本,故大乘教也稱為“北傳佛教” 。
大乘教與小乘教的最大差別是,小乘教重視自度,只求自我解脫;
大乘教則重視度他,以眾生皆得解脫。小乘教主要供奉“人天教主釋迦牟尼佛”;
而大乘教供奉“人天教主” 外,還有“毗盧舍那佛”、五方諸佛”;
至於“觀世音”也是大乘教派最喜歡供奉的大菩薩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